載入中...
相關課程

登入觀看
⇐ Use this menu to view and help create subtitles for this video in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You'll probably want to hide YouTube's captions if using these subtitles.
Molecular and Empirical Formulas :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and empirical formulas. Calculating molecular mass.
相關課程
0 / 750
- 現在我們對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 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 那麽現在我們要開始跟分子打交道了
- 要討論分子的問題
- 我們先要有表示它們的方法
- 我們用各種式子來表示分子
- 主要有兩種
- 準確地說 三種主要的方式來表示一個分子
- 一種是結構式
- 另一種是實驗式
- 爲了區分 我用另一種顏色來寫
- 實驗式
- 它們的區別在於 呃
- 我們先來談談“實驗”一詞的意思
- 我記得我第一次上化學課的時候
- 老師不斷地使用“實驗”這個詞
- 那麽“實驗”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 顯然當時我的詞彙量並不大
- 我忘了那時候我幾歲
- 它的意思是通過觀察或實驗 或基於經驗
- 得到的分子組成
- 因此 如果說有人
- 得出了分子的實驗式是x y 或z
- 這表示他是通過實驗得到的
- 或是觀察得到的
- 結構式表示了
- 分子中確切的原子數目
- 我來再解 釋一下
- 實驗式反映的是觀察到的結果
- 或許在他們知道
- 有原子這種事物以前
- 他們可能已經觀察到
- 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比例
- 卻不知道分子中
- 原子確切的數量
- 讓我舉例解釋一下
- 如果是……我想想 苯(C6H6)
- 苯
- 在苯的結構式中
- 有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
- 如果你是19世紀的某個化學家
- 你不知道原子的具體數目
- 但是你有一大袋的苯
- 並且你要測量袋中
- 碳和氫的比例 你會發現
- 每1單位的碳對應1單位的氫
- 因此你得到的實驗式是這兩者的比例
- 你並不知道碳氫原子各有6個
- 但你知道每1個碳原子都對應1個氫原子
- 每1個氫原子也對應1個碳原子
- 但反過來 你可以很容易地把結構式
- 轉化爲實驗式
- 你只需要找到分子中
- 原子數的最大公因數
- 在這裡6和6的最大公因數
- 顯然是6
- 你用6除這兩個數
- 就得到了實驗式
- 但其實沒那麽簡單 你很可能不能反過來
- 從實驗式得出結構式
- 你缺少了一些信息
- 我們不知道這是C6H6
- 或者說是C2H2 我們不得而知
- 我在影片的開頭提到過
- 表示分子還有第三種方法
- 那就是結構式
- 我們時不時會使用它
- 我們已經提過一點了
- 看哈
- 苯的結構式會表明
- 分子裏頭的原子實際上是如何組合的
- 苯的結構式尤其有趣
- 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它經常被畫成這樣
- 學習有機化學的時候 會經常看到
- 它看上去像一個小六邊形
- 頂點表示碳原子
- 我用黃色來表示碳原子
- 那麽這是碳 碳
- 每隔一個碳原子形成一個雙鍵
- 雙鍵
- 它們與氫原子之間有單鍵
- 讓我換個顏色畫氫原子
- 用紫紅色吧 氫
- 顯而易見 結構式
- 爲你呈現了最多的信息
- 對吧? 然後你就可以開始思考
- 哇 這玩意兒跟其它東西怎麽反應呢?
- 但結構式只告訴了你
- 分子裏的原子組成 而實驗式給你的信息最少
- 而實驗式給你的信息最少
- 它只告訴了你
- 分子裏不同原子的比例
- 結構式
- 讓我們來多舉幾個例子
- 我們來研究一下……
- 研究一下 水吧
- 我想你已經知道水的結構式了 H2O
- 它的實驗式會是什麽呢?
- 那麽我們要知道原子的比例
- 可以看到每1個氧原子對應2個氫原子
- 你也可以說每1個氫原子
- 對應半個氧原子
- 你不能這樣約
- 如果我把它寫成H2O1
- 2和1的最大公因數是什麽呢?
- 是1 所以你只需要用1去除它們
- 所以這種情況下 實驗式和結構式
- 完全相同 都是H2O
- 那麽硫磺呢?
- 硫磺是很有趣的分子 因爲顯然
- 它只含有一種原子
- 硫磺
- 抱歉 我拼錯了
- 不對 不對 不是ph 是f
- 很顯然 我不適合弄要拼寫的影片
- 那麽我們看硫磺
- 結構式是S8
- 硫原子連成整齊的八邊形
- 看上去像皇冠
- 畫出來的話 你就明白了
- 如果你想看 可以維基百科一下
- 回到它的實驗式
- 如果你只有一包硫磺
- 你不會知道每個原子中有8個硫原子
- 你只有一大包硫磺
- 因此在實驗式中
- 分子裏只有1個原子
- 你要用8除 然後只得到單獨的S
- 所以你只知道分子裏只有硫一種元素
- 我們舉最後一個例子
- 葡萄糖
- 我換個新顏色
- 葡萄糖
- 結構式是C6H12O6
- 那麽 每個碳原子對應著?
- 每6個碳原子 有1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應爲6個)
- 因此 如果你要將結構式約分爲實驗式
- 結果是什麽?
- 呐 你可以用6除這些數字
- 然後就得到1個碳原子 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 所以實驗式只告訴你
- 一大包分子中元素的比例
- 結構式告訴你分子中確切的原子數量
- 解釋差不多了
-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
- 結構式和實驗式之間的一些差別了
- 還有結構式
- 現在我們來看看能不能用
- 這些式子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識
- 來稍微探討一下分子的組成
- 一些分子的質量組成
- 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 如何計算出分子的質量? 對吧?
- 我的小元素周期表在這兒
- 分子質量
- 第一個問題是 你怎麽得到――嗯……
- 分子質量是
- 分子中所有原子質量之和 對吧?
-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分子質量
- ――假設你想知道
- 一個苯分子的質量是多少?
- 我不說“重量”
- 因爲這個數值應該與所在的星球無關
- 那麽 一個苯分子質量是多少?
- 你需要做的只是
- 把不同原子的質量相加
- 苯分子有6個碳原子和6個氧原子
- 那麽我們來求苯分子的質量
- 苯分子中有6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
- 那麽每個原子的質量是多少
- 我們查查元素周期表
- 爲了數據準確
- 這個表是從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網站上下載的
- 呐 碳的原子質量
- 我換了這個表是因爲
- 之前從維基百科下載那個元素周期表
- 只有原子序
- 但現在我們要開始討論
- 分子中不同原子的質量了
- 我們開始必須
- 關注原子質量了 對麽?
- 記住 原子質量
- 當你使用相對原子質量表示時
- 它就等於質子數加上中子數
- 碳原子中有6個質子
- 一般情況下有6個中子 那爲什麽這裡有小數?
- 因爲像我從前所說 這是
- 碳的所有同位素的相對質量的平均數
- 地球上有少量的碳14
- 非常少量
- 大多數的碳原子是碳12
- 如果按比例算質量的平均數 就得到了12.01
- 不過 假設我們只遇到碳12
- 就因爲碳12是最普遍的
- 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 對吧?
- 相對原子質量是質量的一種計量單位
- 我告訴你它有多麽的小
- 它是克或千克的 非常非常非常
- 非常小的一部分
- 我們或許會在下個影片中詳細解釋
- 那麽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爲12
- 那麽氫呢?
- 我們看看 我們回到元素周期表
- 氫的這個格子是深藍色的
- 我不知道你能否看清楚
- 但這很有意思
- 氫的原子序是1
- 而氫原子的質量數是1.008
- 這就告訴我們地球上絕大多數的氫原子
- 相對原子質量都是1
- 這表明它是沒有中子的
- 氫原子核是一種有趣的原子核
- 它只包含了1個質子
- 只有一個質子呆在那個核裏
- 因此如果你要遊離一個氫原子
- 如果你要把它變成陽離子
- 或說移開它的電子
- 剩下的是什麽?
- 只剩一個質子
- 孤零零的就一個質子
- 就相當於一個氫離子
- 對我來說這很有趣
- 氫離子十分簡單
- 它就是一個質子
- 所以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
- 對吧? 如果它包含任何中子
- 它的相對原子質量至少是2
- 但氫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
- 1個單位的相對原子質量
- 那麽 一個苯分子的質量是多少?
- 6乘以碳相對原子質量
- 6乘以12 加上6乘以氫相對原子質量
- 加6乘以1
- 那麽就是6乘以12 得72 再加上6乘以1 即加6
- 等於78
- 現在 如果有人問
- 苯中 碳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 那麽你可以回答
- 這一塊是碳 這裡
- 苯分子中碳占了72單位相對原子質量
- 好的 這是碳
- 那麽苯中碳的質量分數呢?
- 應該是72比上78 整個分子的質量爲78
- 因此是72比78
- 它等於什麽呢
- 讓我打開計算器
- 我該提前打開計算器的
- 好的
- 72除以78等於92.3%
- 那麽苯92.3%的質量是碳元素
- 當然 剩下的7.7%
- 都是氫元素
- 讓我們再求一下後面這些分子
- 假設我們想知道
- 水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
- 好了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水分子
- 地球上的水就很足夠了
- 已知 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是1 對吧? 氫原子是1
- 1個相對原子質量單位
- 氧是多少?
- 氧原子是16
- 注意 剛好16
- 因此 地球上大部分的
- 很多很多的 氧原子中
- 都有8個質子和正好8個中子
- 因此相對原子質量是16
- 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爲16
- 因此整個分子的質量……
- 2個氫原子
- 因此 2乘以氫原子質量
- 加1個氧原子質量――加16
- ――等於18個單位的相對原子質量 這就是水
- 那麽同樣地 如果你問
- 水中氧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 是18分之16 對吧 是氧的部分
- 我們調出計算器
- 用氧的16除以水的18
- 我們取近似 88.9%是水
- 抱歉 88.9%是氧元素
- 因此 水的質量大部分來源於氧
- 這很搞笑
- 雖然水分子中有兩個氫原子
- 每一個氧原子對應兩個氫原子
- 但氧原子的質量大多了
- 是氫原子的16倍
- ――所以水的質量主要來自於氧原子
- 呃 我想時間要用完了
- 那麽在下回的影片中我將會
- 反向探討這個問題
- 如果已知分子中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 你怎麽得出實驗式
- 作爲補充
- 跟我剛才說的有點兒不相關
- 昨天晚上我在做一些關於金屬的研究
- 因爲他們實際上很有趣
- 我在思考 爲什麽有的金屬導電性更好
- 之前我講過
- 啊 這裡明顯講的是過渡金屬
- 它們的價電子填充在次外層的d亞軌道上
- 當時我說 周期表裏面
- ――我想我當時在看一本小冊子
- 把這些叫作金屬
- 而這些叫過渡金屬
- 當時我覺得 這似乎有點兒不公平
- 因爲我認爲鐵 或銅 或金 或銀
- 跟其它金屬一樣很金屬
- 爲什麽它們要被稱爲過渡金屬
- 而這些就叫常規金屬
- 原來
- 這些金屬有個共同的的名字叫 貧金屬
- 貧金屬
- 很大程度上 它們比其它金屬更軟
- 它們的熔點更低
- 直覺是正確的
- 一般 當我們想到金屬
- 這些才是我所想到的金屬
- 而從化學角度考慮金屬性質的時候――
- 我們討論得很多
- 誰最願意奉獻電子
- 誰才“金屬'
- 這些家夥最願意
- 當你向右上看的時候
- 它們最不願意奉獻電子
- 它們電負度最強
- 它們最喜歡電子
- 因此事實上它們最不“金屬”
- 叫它們貧金屬是有道理的
- 事實上對於
- 是否應該把它們叫作貧金屬存在爭議
- 如果你去查不同的元素周期表
- 有些把這些叫金屬
- 有些會把它們稱爲貧金屬
- 不過我只是想提一下這個爭議
- 好讓你們知道它存在
- 對我來說
- 把這些叫作貧金屬更符合直覺
- 因爲它們的金屬性相比這邊的金屬要弱
- 特別是比起鹼金屬和鹼土金屬
- 無論如何 下回見